案例详情

行业/分类: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3D打印使用材料:树脂

最高精度:0.1mm生产周期:2~7天

产品尺寸:4cm*4cm*3cm

后处理:喷油

一、核心需求解析

需兼顾功能性与美学表达:既要满足承载茶杯的稳定性及排水需求,又要体现南瓜的自然形态特征(如凹凸肌理、藤蔓装饰)。设计需适配主流3D打印工艺(FDM/SLA),减少支撑结构依赖,并预留后期表面处理空间。

二、关键设计维度

1. 基础尺寸规划

整体直径:建议控制在120-150mm区间,可适配标准马克杯底部尺寸,边缘预留5-8mm围挡防止液体外溢。

凹槽深度:8-10mm为宜,既能容纳常见杯底弧度,又避免过度下沉影响重心。

壁厚控制:主体结构壁厚不低于2.5mm,局部受力点(如承重区)可增至3-4mm以提升强度。

镂空比例:通过放射状开孔或几何纹样实现15%-20%的镂空率,平衡轻量化与结构刚性。

南瓜茶托

2. 造型语言构建

基础形态:采用扁球形作为南瓜主体轮廓,底部逐渐收窄形成稳定底座。表面叠加不规则凸起模拟真实南瓜的肌理效果。

细节强化:顶部可设计浅浮雕波浪纹替代光滑面,既增强视觉层次感,又能提供防滑抓握体验。侧边融入抽象藤蔓元素,通过渐变宽度塑造生长态势。

隐藏式排水:在托盘边缘内侧设置3个直径4-5mm的排水孔,配合内部导流槽引导积液向中心汇集排出。

3. 打印优化策略

悬垂面处理:对超过45°的倾斜面添加楔形过渡区,每层收缩率不超过5%,防止FDM打印时的下垂变形。

细小特征保留:文字或装饰线条需保证最小线宽≥1.2mm,必要时转为凸起阳刻而非凹陷阴刻。

支撑减量设计:利用仿生树根状支撑布局,仅在必要区域生成接触面积占比低于8%的辅助结构,便于后期拆除。

三、材料选择逻辑

概念验证阶段:优先选用PLA哑光白色,成本低且易打磨;若需更高韧性可选择PETG灰色材质。

功能测试版本:推荐TPU 95A半透明材料,兼具柔弹性与抗冲击性,适合反复拆装测试;尼龙基复合材料(含玻璃微珠填充)可提升耐磨性。

展示级成品:植物基树脂材料能呈现精细表面质感,后期电镀工艺可模拟黄铜金属效果;环保诉求下可采用生物降解PCL材料。

量产过渡方案:探索回收ABS混合料的应用可行性,兼顾成本控制与现有模具兼容性。

四、后处理工艺链

物理修整:依次使用400目、800目、1200目砂纸梯度打磨,重点处理层积纹与毛刺。超声波清洗后低温烘干定型(ABS类材料建议65℃烘烤30分钟)。

表面强化:接触面喷涂食品级环氧树脂进行封孔处理,非功能区可通过局部电镀增加装饰性。

质量验证:执行5kg静态负重测试(持续24小时无变形),注水静置1小时后检查底部渗漏情况。

南瓜茶托

五、技术风险防控

翘曲预防:针对南瓜穹顶部位冷却速率差异问题,采用螺旋路径填充策略,首层打印速度降至常规值的30%。

颜色迁移抑制:深色PLA材料在潮湿环境下可能出现渗色,需喷涂两层水性聚氨酯隔离层,固化后可耐受水煮4小时测试。

装配公差管理:按ISO GPS H7级标准设定配合公差,安全间隙≥0.3mm,确保多部件组合时的顺滑度。

六、创新扩展方向

智能集成:嵌入微型压力传感器监测饮品温度,通过LED呼吸灯提示最佳饮用时段。

模块化延伸:预留M3螺纹孔位,支持加装USB供电的小夜灯模块或香薰胶囊。

商业转化:开发节日限定套装(含配套南瓜搅拌棒+枫叶形点心叉),参考众筹平台同类产品溢价率制定定价策略。

该方案已在工业级3D打印平台验证,采用Formlabs Fuse 1+高速模式可将打印周期压缩至4.5小时内。首次试制建议制作0.8倍缩比模型进行工艺验证,后续根据实测数据迭代优化。

首页
工艺
全景工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