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铝壳注意事项
压铸铝壳是通过高压铸造工艺生产的金属壳体件,以铝合金为主要原料。其核心原理是将熔融铝液在高压下快速注入精密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成型。该工艺可一次性形成复杂的空心结构,如薄壁、加强筋、安装孔位等,无需后续焊接或组装,尤其适合大规模生产高精度、高强度的壳体类零件。
轻量化与高强度结合
铝合金密度仅为钢铁的1/3,显著减轻整体重量,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如手持终端、无人机)。通过优化合金配方(如Al-Si系、Al-Mg系)和压铸工艺参数,可实现抗拉强度≥300MPa,满足承重需求。例如,智能手机中框采用压铸铝基座+纳米注塑天线槽,兼顾轻薄与信号穿透性。
高集成度与设计自由度
可一体成型复杂结构,包括内腔异形(散热鳍片、线缆固定柱、卡扣结构)、外观微雕(LOGO浮凸、防滑纹路、透光窗),以及精密配合(螺纹孔位公差可控在±0.05mm以内)。典型应用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集成冷却水道与传感器安装支架。
优异的物理性能
导热性好:铝合金热导率约160 W/(m·K),适合需散热的场景(如LED灯具外壳、电源模块);
电磁屏蔽性:致密金属结构可有效阻隔电磁干扰,适用于通信设备;
耐腐蚀性:通过阳极氧化或粉末喷涂,耐盐雾时间可达1000小时以上。
经济高效的量产方案
单次压铸周期短,适合大批量生产;减少机加工工序,综合成本低于钣金冲压+焊接组合方案。某电子仪器外壳年产10万件,压铸方案比冲压方案成本降低28%。
模具设计与仿真
采用CAE模拟充型流动与凝固过程,优化浇口位置与排气系统,避免气孔缺陷;模具材料选用H13工具钢,表面进行氮化处理,寿命可达5万次以上。
铝液制备与输送
使用集中熔炉+定量保温炉,精确控制铝液温度(680-720℃);配备除氢装置(旋转喷吹氩气),减少铸件针孔率。
压铸参数控制
压力:慢速射料阶段≤40MPa,高速增压至80-120MPa;
速度:快压射速度>3m/s,确保金属液充满复杂型腔;
时间:保压时间根据壁厚调整,一般为5-15秒。
后处理工艺
去毛刺:振动研磨+人工精修边缘;
热处理:T6时效硬化提升强度;
表面处理:阳极氧化(厚度15-25μm)、粉末喷涂(耐候性优异)。
消费电子:笔记本电脑全铝机身、智能音箱外壳,需轻薄与EMI屏蔽;
汽车工业:ECU控制盒、转向灯壳体,需耐高温与防振;
新能源:光伏逆变器外壳、充电桩模块框架,需散热与IP65防护等级;
医疗设备:CT机外壳、便携超声仪手柄,需抗菌表面与无磁性;
军工防务:雷达组件外壳、通讯基站滤波器腔体,需高强度与抗辐射。
气孔/缩松
成因:卷气、局部冷却不足;
解决:增设溢流槽,优化模具排气系统。
裂纹
成因:应力集中、冷却速率不均;
解决:圆角过渡设计,分段冷却控制。
粘模
成因:模具温度过高/脱模剂失效;
解决:定期抛光模具,喷涂石墨涂料。
尺寸超差
成因:模具磨损、铝液收缩率波动;
解决:定期补偿模具尺寸,预热模具。
合金牌号选择
A380(美国标准):通用型,流动性好,适合薄壁件;
ADC12(日本标准):与中国YL113相当,性价比高;
AlSi10Mg(Fe):高耐热性,用于发动机周边部件。
壁厚设计规范
最小壁厚≥1.2mm(防止充填不足);
均匀壁厚原则,局部加厚处需渐变过渡。
特殊功能集成
导热升级:嵌入铜管或石墨片作为热导管;
减振设计:在壳体内部增加橡胶硫化层;
模块化扩展:预留标准化接口槽位,适配不同PCB板。
压铸铝壳凭借轻量化、高集成度、设计灵活等优势,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主流解决方案。选型时需综合考虑负载要求、环境条件及生产成本,并通过CAE仿真优化结构。对于小批量定制需求,可采用3D打印蜡模+精密铸造的快速试制方案,缩短开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