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详情

行业/分类: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3D打印使用材料:树脂

最高精度:0.1mm生产周期:2~7天

产品尺寸:25cm*25cm*30cm

后处理:喷油

一、核心需求解析

需构建具备生物形态特征的蘑菇造型灯具原型,重点满足以下条件:

形态特征:顶部伞状结构需呈现自然弧度,底部菌柄应纤细且稳固;

功能集成:内部需预留空间容纳LED光源及电路系统,表面需具备透光性以实现柔和照明效果;

制造可行性:设计需充分考虑3D打印工艺限制,如悬空结构的支撑优化、装配公差控制等。

二、三维建模关键要素

菌盖设计:采用大曲率曲面(建议弧度≥120°),边缘厚度控制在2-3mm之间,避免完全水平面以防止积水积灰;表面可添加径向排列的V型浮雕槽模拟菌褶纹理,深度约0.5-1mm。

菌柄构造:采用上细下粗的锥形渐变设计,底部直径较顶部扩大40%;内部需预设∅8mm的走线孔道,用于隐藏导线并连接底座。

底座稳定性:推荐三爪式支撑结构,配合防滑纹路设计;整体重心投影需完全落在底面多边形范围内,确保站立稳固。

装配间隙:各部件间预留0.3-0.5mm间隙,便于后期进行打磨、喷漆等表面处理,同时补偿打印误差。

蘑菇灯

三、材料选型策略

根据应用场景差异提供四种典型方案:

概念展示模型:选用TPU柔性树脂作为主体材料,搭配PC透明件+磨砂喷涂处理,兼具触感柔软与抗摔性能;

功能验证样机:采用Nylon PA12高强度材料,嵌入PMMA亚克力透光组件,耐受温度可达180℃;

小批量定制产品:使用PETG食品级材料,通过环氧树脂倒灌形成透光层,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艺术装置:尝试Wood Polymer木塑复合材料,可混合荧光粉实现特殊视觉效果。
:全透明方案需注意光扩散问题,建议选择雾度>89%的材料;超过15cm高的薄壁结构需增设交叉骨加强筋。

四、工业级打印参数设置

菌盖表皮层:采用0.1mm层高+10k超清分辨率,打印速度降至20mm/s,关闭前风扇以避免过度冷却变形;

实体填充层:切换至0.2mm标准层高,提速至60mm/s,维持恒温65℃保证层间结合强度;

支撑系统:对悬空区域启用树形支撑+45°倾斜角度,关键接触点设置每层暂停冷却功能;

电气舱:采用0.15mm精密模式,速度控制在30mm/s,腔室恒温45℃保障电子元件安全。
技巧:菌盖底部可设计蜂窝状镂空结构,既减轻重量又形成柔光罩;敏感曲面优先使用PVA可溶性支撑,温水浸泡即可清除。

五、电子系统集成方案

光源配置:选用5V/1W暖白光SMD贴片LED灯带,沿菌盖夹层暗槽环形布置;

供电模块:内置3.7V/200mAh软包锂电池,藏于菌柄中空腔体;

交互设计:在底座隐蔽凹槽嵌入磁吸式轻触按键,Type-C微型USB母座置于防水密封仓;

线路管理:导线沿菌柄轴线束集,采用热缩管进行绝缘防护;主板通过弹性卡扣固定,便于维修更换;电池仓配备过充保护电路。

蘑菇灯

六、后处理工艺流程

脱脂清洗:使用超声波酒精浴去除表面油脂残留;

阶梯打磨:从80目粗砂纸开始修形,逐步过渡至2000目水磨实现镜面效果;

表面处理:喷涂两道聚氨酯保护漆提升耐磨性,可选丝印导电银浆LOGO兼具装饰与天线功能;

可靠性测试:连续点亮72小时检测光衰情况,验证长期使用稳定性。

七、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菌盖翘曲:改用循环风道保温箱缓慢降温,平衡冷却速率;

透光不均:切换至光敏树脂+真空注型工艺,消除材料内部气泡;

接缝漏光:涂抹硅基填缝剂后二次抛光,确保表面平整;

长期发黄:表面镀纳米陶瓷防护层,阻隔紫外线照射。

八、创新拓展方向

智能交互:集成环境光传感器,实现自动调节亮度;

AR联动:扫描蘑菇触发数字故事播放,增强用户体验;

模块化设计:开发标准接口兼容香薰器、加湿模块等扩展功能;

环保探索:试验蘑菇孢子生物降解材料,打造可持续产品。

该方案兼顾美学表达与工程实现,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细节参数。如需特定环节的技术深化或供应链支持,可进一步沟通细化需求。

首页
工艺
全景工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