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合模费怎么算
压铸合模费是压铸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成本之一,其计算方式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详细的解析及实操建议:
合模费指每次压铸机完成开合模动作的基础费用,本质是对设备折旧、能源消耗、基础人工的操作补偿。它独立于材料费和后处理费,属于”工缴费”范畴。
设备吨位 | 单次合模费(元/模) | 适用场景 |
---|---|---|
≤500吨 | 80-150 | 3C数码配件 |
500-1250吨 | 150-300 | 家电壳体/工业件 |
1250-2500吨 | 300-600 | 汽车零部件 |
>2500吨 | 600-1200 | 新能源汽车大型结构件 |
关键规则:
阶梯递增:吨位每提升一级,费用增长约50%;
空跑收费:即使未成功成型(如试模失败),仍收取80%基础费;
双模式差异:冷室压铸机比热室机贵30%左右(因加热系统能耗高)。
案例:
某工厂用1600吨压铸机生产汽车支架 → 单次合模费=480元
若当日生产合格品200件 → 单件分摊=480÷200=2.4元/件
公式:合模费 = (设备小时费率 × 单件周期时间)
例:800吨全自动岛式单元
设备小时费率=设备折旧+电费+维护费≈220元/小时
单件周期时间=60秒(含取件机器人动作)
→ 单次合模费=220×(60/3600)=3.67元/模
适用于月需求量≥5万件的稳定客户:
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可获7-8折优惠;
例:原定单价3元/模 → 协议价2.1元/模(需保证月最低用量);
违约金条款:未达最低量按协议价150%结算。
因素 | 对费用的影响机制 | 典型波动范围 |
---|---|---|
模具重量 | 重型模具需延长开合模时间 | ±15% |
模腔数量 | 多腔模具缩短单件周期时间 | -20%~+30% |
自动化程度 | 机器人取件比人工快40% | -35% |
工艺复杂度 | 需二次保压/真空压铸的增加操作时间 | +20%~50% |
良品率 | 废品需重复压制 | +10%/每降低1% |
生产节拍 | 高速生产可摊薄固定成本 | -25%@OEE>85% |
模具适配费:新模具首次安装需额外支付2-5小时调试费(约300-800元);
换模损耗:频繁换模导致模具寿命缩短15%-20%;
待机费用:因物流延迟造成的设备闲置,按设备小时费率的50%计;
技术支援费:特殊工艺需工程师现场指导时,加收200-500元/人次。
模具轻量化设计:将模具重量控制在设备额定负载的70%以内;
标准化模架:采用HASCO标准配件缩短换模时间;
智能排产:通过MES系统将同吨位产品集中生产;
预防性维护:定期保养可使设备有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当接到报价单时,务必确认以下细节:是否包含首件确认后的3次免费修模?
超出约定换模次数如何收费?(通常超时按300元/小时计)
设备真实吨位与标称是否一致?(要求查看设备铭牌)
有无最小起订量要求?(MOQ=500件较合理)
应用领域 | 平均合模费(元/模) | 单件分摊成本(元) |
---|---|---|
手机中框 | 280-450 | 0.8-1.2 |
电机壳体 | 180-320 | 0.5-0.9 |
汽车减震塔 | 500-800 | 1.8-2.5 |
电动工具齿轮 | 120-200 | 0.3-0.6 |
小规模试产:选择按模计费+灵活换模方案;
量产阶段:争取签订吨位包干协议(如”1600吨设备≤4元/模”);
战略采购:对月用量超10万件的产品,要求厂商提供设备专属驻厂服务;
设计优化:通过CAE模拟减少试模次数(每次试模=全额合模费)。
建议提供具体产品的三维图纸和技术要求,获取三家以上供应商的正式报价单进行对比,重点关注报价明细中的”设备吨位”、”预计良品率”、”换模政策”等核心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