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板的制作过程

手板模型的制作过程是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物原型的关键步骤,具体流程会根据制作技术(如3D打印、CNC加工、手工制作等)和需求有所不同。以下是通用的手板制作流程,以典型场景(如机械结构或外观件)为例:

一、前期准备

设计确认

根据产品需求创建3D模型(如SolidWorks、ProE、Rhino、ZBrush等软件),确保模型结构合理、比例准确。

标注关键尺寸、公差、表面处理要求(如抛光、喷砂、电镀等)。

材料与工艺选择

根据设计用途选择材料(如ABS、PC、PA、金属、树脂等)。

选择制作工艺:

3D打印:适合复杂曲面、镂空结构或小批量制作。

CNC加工:适合高精度金属或硬质塑料零件。

硅胶复模:基于原型复制小批量样件(通常几十件)。

手工制作:油泥、泡沫、木材等材料快速验证外观。

二、制作阶段

1. 3D打印手板

模型切片:将3D模型导入切片软件(如Cura、Simplify3D),设置层高、填充密度、支撑结构等参数。

打印材料:选择光敏树脂(高精度)、PLA(环保)、尼龙(耐摔)或金属粉末(如不锈钢、铝合金)。

后处理

去除支撑结构,打磨表面。

固化(光敏树脂需二次固化)。

喷涂染色或电镀(如仿金属质感)。

2. CNC加工手板

模型转换:将3D模型转换为数控程序(G代码)。

材料准备:选用铝、钢、POM等块状材料,固定在机床上。

粗加工→精加工

粗加工快速去除多余材料。

精加工保证表面光洁度(Ra0.8~3.2)和尺寸精度(±0.05mm)。

表面处理:阳极氧化、喷砂、电镀或丝印标识。

3. 硅胶复模手板

原型制作:先用3D打印或CNC加工出母模(Master Mold)。

硅胶模具:将液态硅胶倒入母模,固化后形成硅胶模具。

注塑复制:注入PU、环氧树脂等材料,复制出小批量样件。

4. 手工制作手板

油泥建模:用油泥或精雕油泥手工雕刻外形,适合汽车、雕塑等外观验证。

泡沫/木材加工:切割泡沫或木材,模拟产品外形,用于初步结构验证。

三、后处理与组装

打磨与修整

去除表面瑕疵(如毛刺、层纹),用砂纸逐级打磨(从粗到细,如80目→1000目)。

填补缝隙(如使用原子灰或AB胶)。

表面处理

喷涂:喷哑光漆、亮光漆或橡胶漆,掩盖3D打印层纹。

电镀/氧化:实现金属质感(如仿不锈钢、金色电镀)。

丝印/移印:添加文字、Logo或图案。

装配与功能测试

组装配件(如螺丝、铰链、电子元件),验证结构匹配性。

测试功能性(如关节活动、按键反馈、透光效果等)。

四、质量检测

尺寸检测

使用卡尺、千分尺或三坐标测量仪(CMM)检测关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

外观检查

检查表面是否有划痕、气泡、色差等问题。

功能验证

测试装配是否顺畅、运动机构是否灵活、电子功能是否正常。

五、迭代优化

问题反馈

根据测试结果记录问题(如结构强度不足、脱模困难、公差过大)。

设计修改

调整3D模型(如增加加强筋、优化分型面、修改浇口位置)。

重新制作

重复制作流程,直至手板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六、应用场景示例

机械结构手板(如机器人关节):

使用CNC加工或3D打印(尼龙材料)制作活动部件,测试运动流畅度。

表面喷哑光黑漆,隐藏层纹。

外观手板(如马造型摆件):

3D打印树脂原型,手工打磨后喷涂仿青铜漆,验证造型和质感。

功能手板(如智能音箱):

CNC加工外壳,嵌入电子主板,测试按键手感、灯光效果和音质。

七、总结

手板制作的核心是通过快速、低成本的方式将设计转化为实物,验证外观、结构和功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工艺(如3D打印高效、CNC加工精准),并通过后处理和检测确保原型质量,为后续量产提供可靠依据。

首页
工艺
全景工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