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详情
行业/分类:其他手板模型加工
加工方式:3D打印使用材料:树脂
最高精度:0.1mm生产周期:2~7天
产品尺寸:45cm*30cm*25cm
后处理:喷油
概念设计
首先,需要明确篮子的用途、形状和风格。例如,是用于装饰、收纳还是作为礼品等。可以手绘一些简单的草图,勾勒出篮子的大致轮廓,包括篮子的主体形状(如圆形、方形)、提手样式、篮身的花纹图案等。
考虑篮子的尺寸,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其长、宽、高以及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如果是收纳用的篮子,要确保其内部空间足够容纳预期的物品。
3D建模
使用专业的3D建模软件,如Rhino、Blender或SolidWorks等。以Rhino为例,先创建篮子的基本形状。如果是圆形篮子,可以使用“圆柱体”工具创建主体,然后通过“布尔运算”等功能切割出篮口的形状。
对于篮子的花纹和细节部分,可以利用软件中的“阵列”“雕刻”等工具进行添加。比如,要在篮身上添加藤编花纹,可以通过绘制一条藤条的曲线,然后使用阵列工具沿着篮子表面按照一定的规律复制这条曲线,形成藤编的效果。
在建模过程中,要注意模型的结构合理性,确保模型能够顺利打印并且有足够的强度。例如,提手部分要与主体牢固连接,避免出现过于薄弱的结构。
颜色设计
决定篮子的颜色方案。可以根据篮子的用途和个人喜好来选择颜色。如果是用于婚礼装饰的篮子,可能会选择白色、淡粉色等柔和的颜色;若是户外使用的收纳篮,可能会选择更耐用、更显眼的颜色,如深绿色、土黄色等。
在3D建模软件中,可以为不同的部分分配不同的颜色材质。有些软件允许直接在模型表面赋予颜色,或者通过材质库选择合适的彩色材质。
模型修复与检查
在将模型发送到3D打印机之前,需要对模型进行检查和修复。检查模型是否有破损、重叠的面或非实体几何体等问题。例如,在建模过程中可能不小心产生了一些多余的线条或面,这些都需要修复。
使用3D建模软件自带的检查工具或第三方的模型修复软件来查找和解决问题。确保模型是一个封闭的、没有错误的理想打印模型。
切片处理
将3D模型文件(如STL格式)导入到切片软件中,如Cura或Simplify3D等。切片软件的作用是将3D模型切成一层一层的薄片,以便3D打印机逐层打印。
在切片软件中,设置打印参数,包括层高、打印速度、填充密度、喷嘴温度等。对于彩色篮子模型,如果需要高质量的打印效果,层高可以设置得较小,例如0.1 – 0.2毫米,这样可以提高模型的表面质量。填充密度可以根据模型的强度要求进行设置,一般在20% – 30%左右。
还要设置色彩相关的参数。如果使用的是多色3D打印机,需要在切片软件中为每个颜色部分指定对应的挤出机和丝材颜色。如果打印机是单喷头且通过更换材料来实现多色打印,需要合理安排颜色更换的顺序,并在切片软件中设置好暂停点,以便在打印过程中手动更换材料。
打印机准备
选择合适的3D打印机,确保打印机的喷头、热床等部件正常工作。根据切片软件中设置的参数,调整打印机的硬件设置,如喷头温度、热床温度等。
安装好3D打印材料,如果是彩色打印,需要安装多种颜色的耗材。将不同颜色的耗材分别装入对应的耗材架或卷轴上,并确保耗材能够顺利送入打印机的喷头。
开始打印
将切片后的3D打印文件传输到3D打印机上,可以通过USB接口、Wi – Fi等方式进行传输。然后启动打印机,打印机会按照切片软件生成的指令,逐层打印模型。
在打印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打印机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对于彩色打印,要关注颜色切换是否准确。如果发现有堵头、材料缠绕等问题,要及时暂停打印并进行解决。例如,如果喷头堵塞,可以尝试通过加热喷头并用手轻轻揉捏耗材管来解决堵塞问题。
后处理
当3D打印完成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后处理。首先,小心地将模型从打印平台上取下,避免损坏模型。如果模型有支撑结构,需要使用工具(如镊子、剪刀等)将支撑结构去除。
对于模型表面的一些粗糙部分或瑕疵,可以进行打磨处理。使用砂纸从粗目到细目逐步打磨,使模型表面更加光滑。
如果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上色或装饰,可以在此时进行。例如,使用丙烯颜料对模型进行局部涂色,或者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小珠子、丝带等,让篮子更加美观。